7月15日,正式宣布,下一代“新世代”车型将搭载魔门塔的智驾系统,而不是华为。 这一决定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,毕竟,在智能驾驶领域早已积累了不小的技术优势。 而奔驰也早在2017年就投资了魔门塔,奥迪则选择了“兼容并包”的策略。 那么,为什么德系三强纷纷选择了魔门塔,而不是华为?  魔门塔凭什么成为BBA的新宠? 说起魔门塔,可能很多人还比较陌生,但这家公司在智驾领域可是有两把刷子的。跟华为不同,魔门塔走的是\"纯软件\"路线,说白了就是只卖智驾算法,不碰硬件。 这种做法有点像手机圈的安卓系统。谷歌开发安卓,然后各大手机厂商拿去用,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定制。 奔驰和魔门塔早在2017年就开始布局,计划到2027年推出至少4款智能电动汽车。今年第四季度,奔驰全新CLA就要首发搭载魔门塔智驾了。宝马那边虽然起步稍晚,但动作也不慢,直接把魔门塔定为下一代车型的核心智驾方案。  魔门塔这种商业模式的好处显而易见:车企可以自主选择芯片、激光雷达、毫米波雷达等硬件配置,既保持了技术主导权,又避免了被供应商卡脖子。对于习惯了掌控产业链话语权的德系豪华品牌来说,这种合作方式显然更符合胃口。 当然,这种模式也有缺陷。不同车企搭载同样的魔门塔系统,最终的智驾水平可能天差地别。这就像同样的安卓系统,在不同手机上的流畅度完全不一样,关键还是看硬件配置和系统集成能力。  但即便如此,车企们还是愿意选择魔门塔,核心原因就两个字:效率。魔门塔已经把最难搞的\"端到端\"智驾算法给解决了,车企直接拿来用就行,省时省力还省钱。像宝马,如果现在开始自研智驾,最快也要等到2028年才能落地,时间成本太高了。 华为智驾为何吃闭门羹? 那问题来了,华为智驾技术这么强,为什么BBA不选呢?这背后其实有三层考虑。  第一层是生态竞争的问题。华为汽车生态的核心战略,说白了就是帮助中国车企打造新品牌,跟传统合资品牌抢地盘。你看现在市面上的阿维塔、问界、岚图、智界这些品牌,背后都有华为的身影。 这些品牌虽然名义上是车企的新产品线,但实质上更像是\"新华系合资\"——原来是跟大众、通用合资,现在是跟华为合资。对BBA来说,华为虽然不是直接竞争对手,但华为扶持的这些品牌,正在市场上对BBA形成围攻之势。选择华为,某种程度上就是在\"资敌\"。  第二层是控制权的问题。华为卖的不是单纯的智驾系统,而是软硬一体的全栈解决方案。从智驾算法到鸿蒙座舱,从激光雷达到智驾芯片,华为恨不得全包了。 这种模式虽然技术先进,集成度高,但对车企来说风险也很大。一旦深度绑定华为,车企就可能失去技术主导权,利润也会被华为拿走一大块。对于向来强势的德系豪华品牌来说,这种\"交出灵魂\"的做法显然难以接受。  第三层是国际化的考虑。华为目前还在美国制裁名单上,这对全球化车企来说是个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。BBA作为全球品牌,不能只盯着中国市场,海外市场同样重要。 奥迪的做法就很能说明问题——它选择华为智驾的车型,基本上都是专供中国市场的,并不打算出口海外。如果要实现全球化销售,选择魔门塔确实比华为更安全一些。  两条路径,同样的中国智造 有意思的是,不管是华为还是魔门塔,本质上都代表了\"中国智驾\"的崛起。它们只是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而已。 华为走的是\"深根本土\"路线,通过软硬一体的全栈方案,与中国车企深度绑定,重塑国内汽车产业格局。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技术集成度高,用户体验更统一,但缺点是对合作伙伴的控制欲较强,国际化也面临一定障碍。  魔门塔则选择了\"灵活出海\"策略,专注于软件算法,给合作伙伴更大的自主权,更容易获得国际车企的认可。目前除了BBA,丰田、本田、大众、通用等国际巨头都在使用魔门塔的技术。 两种模式各有优劣,但都在证明一个事实:中国在智驾技术领域已经具备了全球竞争力。 从市场表现来看,华为智驾在国内市场确实表现亮眼,问界、阿维塔等品牌的智驾体验获得了不少用户认可。而魔门塔虽然低调一些,但客户遍布全球,商业化进展也相当不错。  中国智驾的全球影响力 回到最初的问题:BBA为什么选择魔门塔而不是华为?答案其实很清楚——这是一个综合考虑成本、效率、控制权和国际化的结果。 魔门塔的纯软件模式,让BBA既能快速获得先进的智驾技术,又能保持自主权,还不用担心地缘政治风险。 但我们也要看到,华为面临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来自外部制裁,而不是技术实力不足。随着中国在芯片、光刻机等关键领域的持续突破,这些外部限制的影响会逐渐减弱。  更重要的是,不管BBA最终选择华为还是魔门塔,它们都绕不开\"中国智驾\"这个现实。这本身就说明了中国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和产业地位。 华为代表的是技术整合能力,魔门塔体现的是算法创新实力,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智驾技术输出的\"双轮驱动\"。一个深耕本土产业链,一个放眼全球市场,殊途同归地证明了中国智造的崛起。 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,这种竞争格局其实是好事。技术路线的多样化,意味着我们将来会有更多选择,不管是偏爱华为全栈方案的一体化体验,还是喜欢魔门塔模式下车企的个性化定制,市场都会有相应的产品满足需求。 最终,无论走哪条路,中国智驾的影响力都将继续扩大。
|